央地合作为培育独角兽企业夯基垒台 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培育体系正加快建立
近日,北京、重庆等地陆续出台政策,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一方面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不断推进改革,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与培育路径,独角兽企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加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涌现了一批超级独角兽企业,而且总体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实践探索,为培育独角兽企业夯基垒台。比如,重庆近日印发《重庆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计划培育瞪羚企业30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0家、独角兽企业15家,加快培育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独角兽企业创新服务大会上,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介绍,北京已印发实施“独角兽十条”,在创新支持、空间保障、人才落户、金融扶持、市场培育等方面为独角兽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依托北京市重点企业“服务包”和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北京建立了“政府+市场”的双管家专业服务队伍,即时响应企业发展诉求,每年为独角兽企业解决个性化诉求超300项。
吴垠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有利于更好地统筹中央与地方资源,进一步激发各地对独角兽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近日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追踪报告》显示,近年来独角兽企业的融资整体承压。2022年,新获融资独角兽企业数量减少至137家,2023年进一步减少至106家。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优化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今年推出了总规模达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其中特别设置了1000亿元的专项额度,用于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获得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早期、小型、长期以及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活动中去。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金融支持,发挥产融合作平台的作用,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
引导企业掌握更多的“独门绝技”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也是“含科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全国赛在江苏常州开幕。这项赛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独角兽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之一。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和引导独角兽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更多的“独门绝技”。
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地方也在积极行动。上海6G信通智谷在近日召开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揭牌成立。6G信通智谷以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未来产业生态高地为目标,致力于孵化6G产业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布局未来产业,可以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和提升竞争力。”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