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星座”第二批18星发射成功 卫星产业链加速发展
10月15日19时06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随后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这是继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18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千帆星座”的第二批卫星成功发射。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的发展正加速推进卫星批量化发射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卫星产业将会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规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望受益。
卫星发射量大幅跃升
据悉,“千帆星座”计划(即G60星链计划)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规划了3个“万星星座”计划,分别是千帆星座、GW星座和鸿鹄-3星座。
西南证券发布研报称,2023年全球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大幅跃升,首次突破200次大关,达到223次。2023年全球发射能力集中于美国、中国、俄罗斯三国,合计占发射总数80%以上。在国家间太空资源博弈的背景下,海量的低轨卫星和商业火箭制造需求将成为我国内需的新增量。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卫星产业链覆盖面很大,包括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数据服务等多个环节,参与者有航天科研机构、商业航天公司,以及电信、互联网等领域企业。日益增长的发射任务,将加速该产业链走向完善,推动产业实现整体快速发展。
“卫星产业经济带动效应强,其发展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还吸引了汽车零部件制造、芯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参与,这些制造企业有望利用其在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优势,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郑磊说。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
与此同时,相关上市公司持续关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动态,进行前瞻性研发布局,利用自身核心优势积极拓展市场。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纷纷介绍了公司在商业卫星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
臻镭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特别是低轨大规模星座系统的建设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元器件研发和供货任务,已成为国产基础元器件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公司的电源芯片、SIP组件和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三大类产品均可合作,目前以电源芯片、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射频收发芯片为主。
振华风光表示,公司的信号链及电源管理器等系列产品,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基础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天、网等各大领域,可实现信号传输、运算处理、伺服系统驱动等功能。公司目前有30余款产品已完成相关实验,将应用于商业卫星领域。
亚光科技表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GW星座计划,配套产品集中在微波电子元器件、组件领域。目前也开始向“千帆星座”供应器材,起步阶段规模较小。
此外,中国移动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续攻关星地统一资源管理、天地一体分布式自治网络架构等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国际和国内标准工作。
在丁臻宇看来,虽然当前商业卫星的制造、发射成本依然较高,但随着规模化应用的到来,未来卫星制造和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商业航天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加速赋能各行各业。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