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协同促消费 经济持续向好有支撑

  近期公布的系列数据显示,消费增速呈回升趋势;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促消费、惠民生成为政策发力重点。专家认为,宏观政策在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等方面还有发力空间。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四季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备足够的支撑。

  各类政策齐出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国庆节假期期间,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出游花费增长6.3%,出行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7.9%;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作用下,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一系列高频数据显示,消费增速呈现回升态势。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近期,各类消费数据增速的回升不是偶然的,是以旧换新政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有关部门7月专门下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的落实,各地也加快出台了一些细则。9月,这些政策对当月的消费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货币政策方面,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工作已完成,可有效减轻购房者房贷负担,促进消费市场发展。人民银行此前介绍,此次利率调整总体上能节省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惠及数千万户家庭。此外,人民银行创设两个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力促资本市场回暖向好。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分析,上述政策的出台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资本市场明显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边际好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无论对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恢复还是社会预期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

  此外,着眼于提升整体消费能力,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包括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等。

  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专家认为,扩内需促消费仍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宏观政策还有发力空间。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以往的投资驱动模式较难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效果,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可发挥更大作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正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这既是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宏观经济回升向好。

  他建议,应进一步挖掘有效内需,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经济的供需平衡。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服务力度。此外,还应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消费市场的稳健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供需两端协同推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看来,在需求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精准施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信心;在供给端,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丰富消费供给,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只有当供需两端形成良性互动,消费市场才能逐步企稳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坚持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优化基础性政策机制安排,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用好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政府债券牵引作用,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专家预计,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有望推动消费增长提速。

  “四季度,随着政策逐渐落地,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上升幅度或超过1个百分点,对年末GDP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认为,四季度内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望增强,消费可能成为推动经济企稳的重要抓手。

  连平认为,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将进一步缓解有效需求不足所带来的影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第一拉动力”地位将不断巩固。此外,一系列政策举措真正显效的时间可能会在明年上半年,将对消费形成持续支撑作用。综合考虑,在今年消费增速较低的基础上,明年消费有望呈现恢复性加快增长态势。

  沈建光预计,财政、货币和房地产相关利好政策仍将陆续落地,特别是中央财政加杠杆的安排值得期待,可能在刺激消费方面进一步发力。随着政策进一步发力和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居民收入将有所提升,叠加股市走强和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带来的财富效应,我国消费的拐点或已显现。

  “下一步,政策的支撑效应会加速显现。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步释放,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出口也能保持较强韧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四季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足够的支撑,预计全年能够较好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