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课的学生曾多到叶嘉莹进不了教室 诗词之美吸引无数学子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她曾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且是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构建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贡献。她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几乎捐献了个人全部财产,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和“迦陵基金”,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
叶嘉莹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担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8年暮春,叶嘉莹申请回国教书,次年申请得到批准,回到南开大学开始执教。她自费回国讲课,不要任何报酬,认为自己心甘情愿回来,不能跟国家要一分钱。当时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课两次,地点在主楼一间约可坐300人的大阶梯教室。
初回南开授课时,教室里人满为患,学生们挤满了台阶和窗户。叶嘉莹穿着蓝色中式上衣站在讲台上,仪态高雅,激情四溢,让学生们惊为天人。她的讲课风格继承了老师顾随先生的“纯以感发为主”的特点,注重分享心灵的感受。板书竖排繁体,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学生们听都听呆了。从那时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外校学生也赶到南开旁听。临时增加的课桌椅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有时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步上讲台都很困难。学校无奈之下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但这引起了其他院校学生的不满,甚至有人自制假听课证。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听到不肯下课。她与学生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直到熄灯号角吹起。她做了一首诗:“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临岐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形容当时的场面。
叶嘉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2015年定居南开后,她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每周给学生上一次课,逐字逐句批改论文。2016年,叶嘉莹已经92岁,一次讲座中她冒雨而来,颤颤巍巍站上讲台,声音洪亮、逻辑严密,婉拒了中途学生搬来的椅子,站着完成了长达130分钟的讲座。
回顾执教经历时,叶嘉莹表示自己别无所长,就是喜欢诗词,愿意将喜欢的诗词介绍给年轻人。基于这样的初心,2018年她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曾在90岁的生日上许下心愿:“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2019年,95岁的叶嘉莹在归国执教40周年的活动上再次表明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后学者。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