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在古诗词里渡己渡人 弱德之美传承千古
2020年,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了叶嘉莹的故事。2019年,94岁的叶嘉莹卖掉了北京的祖宅,并将这笔钱捐给了南开大学。
北京西单以西的察院胡同里有个热闹的大杂院,那是叶嘉莹祖上的房产。院子曾是一栋清净的四合院,主人是叶赫那拉·联魁,叶嘉莹的祖父,也是朝廷的二品大员。叶嘉莹的父亲毕业于北大的英文系,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尽管父亲是个“国际化”人才,叶嘉莹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并不“国际化”。她几乎没迈出过家门,读书成了她唯一的娱乐。她在院子里读纳兰性德的《饮水词》,逐渐开始写诗。十五岁时,她已能自如地化用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写出酷似古人的诗作。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大二时,她选修了顾随先生的“唐宋诗”课程。顾随讲课生动,鼓励学生创作。叶嘉莹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顾随点评,两人成为师生兼知己。毕业后,叶嘉莹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教书,随后遇到了生命中的重大变故。她嫁给赵钟荪,但婚后不久,因政治局势变化,他们不得不撤退到台湾。赵钟荪被抓进监狱三年,叶嘉莹带着孩子寄人篱下,生活艰难。丈夫出狱后变得酗酒且脾气暴躁,但她仍坚持教书和创作。
旅居台湾期间,叶嘉莹的教学和研究渐入佳境。她被派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交流,两年后返回台湾,又受邀去哈佛大学教书。然而,在加拿大转机时签证出现问题,她暂时接受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邀请,最终留在了温哥华。她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无论年龄大小,都能从中受益。
1979年,叶嘉莹回国教书,选择在南开大学任职。她开设了许多课程,其中《汉魏六朝诗》最受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都座无虚席。除了教学,她还致力于让孩子们爱上古典文化,设计了一门“古诗唱游”课程。叶嘉莹一生漂泊,婚姻不幸,晚年女儿也因意外离世。但她通过古典诗词找到了精神慰藉,继续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